颠勺五月繁花寄深情删繁就简方为真双娇春眠不觉晓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柯·风 04版: 专版

颠勺

阿紫



  在美食方面,国人拥有强大的文化自信。放眼世界,哪个国家烹饪如此复杂?菜系如此众多?然而俗话说“众口难调”,虽然很多西方人承认中国菜好吃,但肯放弃西餐、以中餐为主的洋人,恐怕少之又少。倒是有一项中餐烹饪技术,让他们不仅赞叹,而且看罢难以忘怀,那就是“颠勺”。
  据说,纽约一家中餐厅为了让顾客对食品放心,曾邀请一群洋顾客去后厨观看。当看到厨师在灶台上颠勺,食物和锅在火苗里飞舞,洋顾客们吓得连连后退,互相踩了脚。在他们看来,这简直是杂技表演,太神奇了!
  颠勺当然不只是表演,不停地颠炒锅,可以让食材均匀受热,避免大火烧焦锅里的食材。另外,有些食材比如鱼块,用锅铲去炒,很容易造成一锅稀碎。而颠勺可以保障食材完整性,不影响“色香味形”中的“形”。
  二十多年前,我去一家有名的厨校学红案。大多数人最先想学的就是颠勺,觉得一旦掌握,表演给人看很酷。一口锅,从三分之一到半锅黄沙,起码苦练半个月,沙子才不太会被颠出锅外。对于我们练颠勺的积极性,师傅们很不以为然。会者不难,他们不觉得这算什么技术。师傅们都说,切榨菜丝是辨别野路子和内行的直观方法,野路子都是直接切片,然后切丝。而正规学过烹饪的,都会先用菜刀将榨菜砣子横着剖成片,然后切丝。
  学成之后,大家去社会上应聘,都向餐馆老板展示了切榨菜的“功夫”,然而老板们几乎没一个因此认为我们是“科班出身”,有的甚至觉得直接切不就完了,费那事干嘛?倒是有几位颠勺颠得好,锅里的菜高高抛起,在烈火中飞扬,看得老板当即拍板录用。这不奇怪,外行看热闹。大酒店厨房里的大师傅掌握后厨人员录用权,而一般餐馆招聘厨子,老板说了算。老板相比大师傅,算不上内行。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前阵子遇到一位当年的“师兄”。仅仅高中毕业的他,凭借炒菜的手艺,已经在欧洲漂了十多年,混迹于中小型中餐馆。他切榨菜,也就这么直接切,锅倒是颠得很好。
  我们楼底下是一条美食街,遍布小餐馆,“叮叮当当”的响声整天不绝于耳,那是厨子们颠勺闹出的动静。按说颠勺并不出声,但他们的招式属于“半推半就”型,左手攥着锅柄,右手拿着炒勺在锅里“助推”。这样颠勺对于腰腹、手腕力量没有什么要求,一般人学半小时就能掌握。菜在锅里也只是“荡漾”,而不是空翻。大排档、小餐馆往往将灶设在路边,炒菜时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能营造生意兴隆的气氛。于是几乎每家的厨子都这么颠勺,而且每炒完一个菜,还会用炒勺在锅里敲打两下,就像母鸡下完蛋,需要“咯咯哒”地叫几声,以便广而告之。
  因时而异、因地制宜,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能也包含这么一层意思。“修行”得靠自己去琢磨,适合自己的才是实用的。最低标准有能力找到饭辙,手艺才算没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