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四)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柯·风 04版: 特 刊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选取革命斗争时期、共和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社会主义新时代关键性历史瞬间,重现每一个经典瞬间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气、智慧以及背后的历史抉择。本报将持续撷取精彩内容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百年瞬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第一部党章守护人张人亚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在参观过程中,总书记仔细端详着一本《共产党宣言》,这本《共产党宣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文译本之一。得知这一珍贵的革命文物是由一位共产党员的父亲藏在儿子的衣冠冢里保存下来的,习近平总书记连称很珍贵,说这些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要保存好,利用好。
  习近平说:“很珍贵,那你说的那个人呢?(张人亚)后来怎么样?”
  讲解员说:“在中央苏区积劳成疾去世了,当时家人都不知道他去世的消息。”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那个人叫张人亚,是上海最早的工人党员之一。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后,张人亚冒着生命危险将一大包党的珍贵书报文件秘密送回自己的老家———宁波霞浦镇霞南村,交给自己的父亲张爵谦保存。
  为了保护好党的珍贵资料,张爵谦想出了“衣冠冢”的“苦肉计”,编造了“不肖儿在外亡故”的故事。从那时起,张爵谦就孤守着这个重大的秘密,并日夜盼望着与儿子重逢的那一天,可一直盼到全国解放,张人亚始终杳无音讯。
  1951年,年事已高的张爵谦请人打开了儿子的“衣冠冢”,才让这个惊天的秘密公之于众,但张人亚的下落依然是谜。2005年,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张人亚下落的亲属们,偶然发现了一篇刊登在1933年瑞金中央苏区出版的 《红色中华》报上的悼词,才得知一直战斗在革命一线的张人亚已于1932年12月23日因病去世。在这份悼词中,张人亚被称为“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
  张人亚用生命守护的这批珍贵文物一共有36件,如今分别被保管在国家博物馆、中央档案馆和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张人亚为什么一定要拼死保护这些资料?他的后人说,张人亚当时就讲,这些东西将来肯定有用,他相信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

  小岗村实行农业“大包干”

  1978年11月24日深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这是一份把集体土地承包到户的“大包干”契约,也是一份干不成就要掉脑袋的生死状。村民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这个举动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当晚,小岗村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和农具就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时任小岗村生产队副队长严宏昌说,对于这次秘密会议的主题,村民们心知肚明,但谁也不敢开口,他最终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严宏昌说:“我说你们放心,如果我们走出了这条路,我相信党肯定会实事求是的。当时我就总结了三句话,完成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就是你们自己的。”
  村民严金昌回忆,“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就迎来丰收。
  此后,小岗村的创举有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先锋。1982年,中央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从此,18枚红手印催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966年2月7日清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焦裕禄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与自然灾害顽强斗争的事迹,激发了全国人民战胜困难、艰苦奋斗的决心,焦裕禄的名字也从此传遍大江南北。
  没人知道,就在前一天下午,长篇通讯的录制却遇到了麻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代播音员齐越稿子还没念到一半,就已经泣不成声。播音员葛兰回忆说,焦裕禄的事迹让齐越深受感动。
  闻讯赶来的电台领导和工作人员肃立在录音室的窗外,静静地听,默默地擦眼泪。机器停了又开,开了又停,终于,齐越念到了最后一句。
  这篇让齐越几度落泪的长篇通讯,也深深地感动了亿万听众,伴随着电波的传送,一个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共产党员形象永远地铭刻在全国人民心中。令人遗憾的是,焦裕禄的真实声音从来没有被记录下来,因此,齐越播送的这篇气势磅礴的经典名作也成为当年少有的声音记录,成为一个奋勇拼搏的时代象征。

  中国海军正式进入航母时代

  2012年11月23日上午9点,一架黄色涂装、编号552的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成功实现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进入航母时代。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正式交付人民海军,但舰载机起降是个世界难题,它直接影响着航母的战斗力。有西方军事观察家称,中国想要驾驭航母,至少还要10年时间。然而,就在“辽宁舰”交接入列两个月后,已经为此进行过六年几千次飞行训练的戴明盟和战友们就驾驶着歼-15舰载战斗机在航母上成功着舰。
  歼-15舰载战斗机成功实现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是人民海军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辽宁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2012年11月29日上午,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迎来了不寻常的参观者。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指着一本泛黄的《共产党宣言》,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关于共产党人初心和信仰的故事。
  习近平: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写这本书。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1919年,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陈望道应《星期评论》杂志之邀翻译《共产党宣言》。为了专心致志完成这个任务,1920年2月,陈望道特地回到家乡义乌分水塘村,开始心无旁骛地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本来就对社会主义十分憧憬、对马克思主义充满敬仰的陈望道以日文版为依据,同时与英文版相互对照,费了平时译书的五倍功夫,终于在当年4月完成了 《共产党宣言》 的中文翻译。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正值中国共产党筹建时期,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纷纷成立。《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出版后,受到工人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从此,这本只有28000多个汉字的小册子,成为中国共产党创造革命信仰的思想起点。

  草原英雄小姐妹

  1964年2月9日,一场罕见的暴风雪降临内蒙古乌兰察布大草原。正在放牧的蒙古族小姐妹龙梅和玉荣与暴风雪搏斗了一天一夜,舍生忘死地保护集体的羊群。
  玉荣说:“当时我是9岁,姐姐11岁。突然地,雪就下起来,白毛熊风,又冷,风也大,刮得几百米地也看不清。”
  风雪弥漫的草原顷刻间变成了一片雪海,根本无法辨认方向。龙梅和玉荣深一脚、浅一脚拢着羊群往前跑,姐妹俩心里只想着阿爸阿妈经常说的一句话:集体的羊可是牧民的命根子。
  20多个小时里,姐妹俩在气温零下37℃的寒冬里迎着暴风雪走了70多里路。当人们找到龙梅和玉荣时,她们已经冻昏过去。集体的384只羊仅冻死了3只,而姐妹俩因为冻伤严重,落下了终身残疾。
  龙梅和玉荣的故事很快被搬上荧屏,印成连环画、编成歌舞在全国传诵,草原英雄小姐妹顽强勇敢、舍己为公的精神也鼓舞了新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

  《汉语拼音方案》颁布实施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 《汉语拼音方案》,新中国第一部法定的拉丁字母式汉语拼音方案宣告诞生。这年秋季,汉语拼音正式进入小学课堂,成为中国儿童学习知识的起点,全国各地也迅速掀起一场规范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潮。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使广大劳动人民和少年儿童有机会走进课堂,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化,汉语拼音方案的研究制订工作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1955年10月,被特邀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的周有光一鸣惊人,他坚持的具有世界眼光的拉丁字母化拼音方案最终打动了众多专家。
  从此,推行 《汉语拼音方案》与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共同为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作出重大贡献。在上世纪50年代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中,汉语拼音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形成了拼音扫盲的高潮。
  作为“中国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汉语拼音推行几十年来,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实现了“语同音”的千年梦想,也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国家发展以及连通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