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三十四)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少年作家 04版: 特 刊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三十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选取革命斗争时期、共和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社会主义新时代关键性历史瞬间,重现每一个经典瞬间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气、智慧以及背后的历史抉择。本报将持续撷取精彩内容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

  1950年3月8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三八”妇女节,一列由大连开往旅顺的列车缓缓开动。大连火车站人山人海,人们争相来观看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驾驶火车的风采。这个包车组由9名女职工组成,机车被命名为“三八号”,授予她们的彩旗上写着“妇女的火车头”,司机长的名字叫田桂英。
  田桂英说:“我第一次开车是1950年3月8日,当时我20(岁)。我做梦都没想到还能开上火车,我太高兴了。”
  1930年,田桂英出生在大连的一个贫困渔民家庭,她十来岁就进城当童工,饱尝生活的艰辛。1949年,刚刚解放的大连百废待兴,亟需人才,田桂英积极报名参加新中国第一批女火车司机训练班,并以优异的成绩由火夫、司炉升为正式的火车司机。
  田桂英说:“我的姐姐特别多,我是老六,家里贫困没念过学校,就我念了三年。她们都是十八九岁就结婚了,结婚以后,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就被丈夫和周围的人看不起。”
  从1950年“三八”节起,田桂英和姐妹们就成了铁道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那年“五一”,田桂英被评为东北铁路局一等劳动模范,她的故事不仅被收入当时的中小学课本,还被拍成新中国第一部反映铁路工作的电影《女司机》。
  1950年,20岁的田桂英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田桂英走上主席台,给毛主席献旗。
  1951年,田桂英作为列席代表,进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毛泽东主席亲切地握着她的手说,现在正在抗美援朝,抗美援朝不一定都要上前线,你只要在国内开好火车,这也是支援抗美援朝。回到大连后,田桂英和工友们继续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中。在担任司机长的三年时间里,她驾驶火车安全行驶20多万公里,从未发生一起事故。
  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清晰地记得田桂英当年驾驶火车的飒爽英姿,那是新中国劳动者的形象,那是新中国妇女的风采,更是一代人奋发图强,要改天换地建设一个新国家的豪迈气概。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欧洲制造“鑫诺1号”通信卫星

  1998年7月18日17时20分,我国制造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地将“鑫诺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的第一颗由欧洲国家制造的通信卫星。
  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3次发射。火箭飞行1495秒后星箭分离,20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数据表明,卫星已按发射服务合同规定的入轨要求,顺利地进入了近地点高度600公里、远地点高度35946公里、倾角为19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技术从无到有,经历了一次次跨越式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航天人就已经有了走出去承揽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的想法,但由于当时只有长征二号火箭,其能力只能发射低轨道卫星,因此,中国的声音并没有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龙乐豪说:“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意思是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6000公里,这个轨道非常重要,这个资源很紧缺。世界上当时能够发射这样卫星的国家,一个是苏联,另外一个就是美国。从国家集团来讲,还有第三个,那就是欧洲,是十五六个国家组成的。我们当时有一个目标,在世界上要一流,要争取进去国际发射服务市场,因此去承担一些卫星发射,小的、中的、大的都有。”
  长征三号火箭的出现,让曾经的梦想照进现实。长征三号火箭是为发射我国通信卫星而研制的新型火箭,技术能力已经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而这样的能力,正是当时世界主流商业通信卫星的“标配”。
  龙乐豪说:“这个卫星由原来的1.4吨一下子长到了2.5吨,今天我们长征三号甲火箭,是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第二个是弟弟长三乙,它个儿最大,运载能力最大,下面捆了四个助推器。第三个叫小妹妹长三丙,捆两个助推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能力,从2.5吨到接近4吨或3.9吨,一直到5.5吨。”
  1990年4月7日晚,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数百名境外来宾的现场见证下,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并创造了国际罕见的发射精度。1994年,长征三号甲型火箭首飞成功,中国火箭的运载能力从此站上了一个新的起点。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研制成功,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具有地球同步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

  首架国产喷气式歼击机歼-5首飞成功

  1956年7月19日,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击落两架敌机的英雄飞行员吴克明,驾驶着新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在沈阳腾空而起,直冲云霄。歼-5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跨入了喷气时代。
  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原工程师王泮久说:“歼-5飞机一上天,大家兴高采烈,欢呼啊、跳跃啊,我们有自己的飞机了。”
  吴克明试飞的这架歼-5飞机机身前部,印着鲜红的编号“中0101”,意思是新中国生产的喷气式歼击机的第一批第一架。
  吴克明说:“以前我飞的飞机都是外国飞机,绝大部分都是苏联的,座舱里面的所有设备、标板全都是俄文。我们自己的飞机座舱里面,一进去就眼前一亮,为什么?全部都是中国字,一看就明白了,这是咱们中国人做的。”
  1953年,沈阳飞机制造厂被列入中苏援建重点工程。1954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万名技术人员齐集沈阳,开始了喷气式歼击机的研制工作。1956年7月13日,新中国首架国产喷气式歼击机———歼-5完成总装。9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来贺电,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特地来到沈阳,参加“庆祝新型喷气式飞机制造成功大会”,并为新机剪彩。
  吴克明说:“1956年9月10日上午10点,我向聂帅进行了飞行汇报表演。我驾驶的飞机是0101号歼-5飞机,我连着做了几个上升滚,又做了一些高难度的飞行动作。表演完毕后,我下来跑向主席台,向聂帅进行汇报。我说飞机性能很好,请聂帅指示!聂帅就连声说很好,很好。”
  这种喷气式战斗机最初被命名为“五六式”,后来改称歼-5型,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七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式飞机的国家之一。1956年9月27日,首批10架歼-5型喷气式歼击机装备部队开启了我国空军国产作战飞机装备部队的历史。
  当飞机飞过天安门城楼时,毛泽东微笑着向身边的外国友人介绍,我们自己的飞机飞过去了!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曾写道:自从盘古开辟天地以来,我们不晓得如何造飞机、造汽车,现在开始能造了。

  我国首位深入南极腹地考察的女科学家

  1988年11月26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副研究员金庆民,随中美联合登山科考队抵达南极腹地最高峰———海拔5140米的文森峰进行科学考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探访这块生命禁地的女科学家。孤身一人在无尽冰原上考察四天后,金庆民惊喜地发现了一条赤铁矿带。
  金庆民说:“1988年12月2日,我工作了16个小时以后,在一个裸露的山岩上发现了铁矿露头。我把一面微型绸子做的五星红旗牢牢地插在了矿体上,上面写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金庆民,1988年12月2日20点20分30秒在此发现铁矿’。我回身面对着一望无垠的冰原,高喊‘中国人在南极发现铁矿了!’”
  金庆民在文森峰发现铁矿,填补了我国在南极地质学研究领域的空白,更为中国在国际南极研究方面争得了发言权。早在1986年10月,金庆民就随中国第三次南极科考队进行了她的第一次南极科考之旅。两年后再赴南极,她想要完成的任务更加艰巨。
  金庆民说:“我们中美文森峰登山科考队于11月26日凌晨到达爱国(者)山大本营,三个小时以后,到达了文森山的登山大本营。”
  攀登文森峰的科考队中共有三名中方代表,另外两名都是曾登顶珠峰的优秀登山运动员,而金庆民当时已49岁,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进入南极腹地的第三天,其他队友开始向极地之巅发起冲击,为了不给队友拖后腿,金庆民选择独自一人留在营地进行科学考察。难得的是,富有记录意识的金庆民随身携带了一个录音机,为我们留下了她在南极腹地的一段段珍贵声音。
  金庆民说:“谁都想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征服文森峰的女性,但是要条件允许。所以为了保证这一次登山科考的全面成功,我就只有放弃登顶了。”
  当队友们开始向下一个营地出发后,金庆民开始独自在茫茫的冰原上进行地质考察工作。发现铁矿的那一天,她背着刚刚采集到的矿石返回营地,途中险些遇难,但她给自己下了死命令:要一直走回营地,一分钟都不能休息。
  金庆民说:“我现在确实有点感觉到孤寂,刚才摔了一跤,这会儿爬起来再前进,还要到山头去工作,千万不能掉到冰裂缝里,否则是没有人来救的。”
  从1956年到1987年,全世界共有35位勇士征服过这座南极第一高峰,但其中没有一个中国人,更没有女性。金庆民一生曾三次深入南极,并且完成了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考察。她说,那不仅是她一个人的勇气和坚持,更是因为,无论她身在何地,总能听到祖国母亲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