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三十六)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柯·风 04版: 特 刊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三十六)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选取革命斗争时期、共和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社会主义新时代关键性历史瞬间,重现每一个经典瞬间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气、智慧以及背后的历史抉择。本报将持续撷取精彩内容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中国自制的第一批飞机试飞成功

  1954年7月26日,随着三颗绿色信号弹在某试飞站升起,三架初教-5教练机飞上了天空。这一天,中国自制的第一批飞机试飞成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典礼。看到飞机时而高空翻滚、时而低空盘旋,灵活地穿梭天际,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欢呼声。航空工业洪都公司原副总工程师苏荣富一直记得那个时刻的喜悦。
  苏荣富回忆道:“当时大家都聚在试飞站,排那儿看,互相拉着唱歌,《咱们工人有力量》什么的。飞机上天了,大家都说‘万岁’,高兴得不得了。我们中国人老是受人家欺负,有了自己的飞机,当然高兴了。”
  制造这批飞机的是国营洪都机械厂,代号320厂。从1954年4月1日接到为新中国试制第一架飞机的任务开始,全厂上下紧急动员,日夜奋战,仅用133天,就在以苏联雅克-18为原型的基础上研制成功初教-5飞机。经过严格的试飞鉴定证明,这种飞机性能良好,完全合乎标准。
  320厂的设计师陆孝彭说:“试飞成功后,毛主席非常高兴,专门写了封嘉勉信给320厂。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能够自己制造飞机了。”
  初教-5飞机构造简单、操纵容易、重量较轻,在土跑道上就能进行起降,非常适合新中国发展国产飞机事业。初教-5的试飞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飞机的历史,同时开启了中国航空工业由修理到仿制再到自主研发的历史进程,翻开了中国航空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2010年的珠海航展上,初教-5的身影再次出现。

  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到前线慰问演出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志愿军将士在朝鲜前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事迹深深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国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志愿军在前线作战。从1951年4月起,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为转达祖国人民对志愿军的关怀和敬意,开始组织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前往朝鲜慰问志愿军将士和朝鲜军民。
  “春风吹过了鸭绿江,祖国的人民想着前方,带来深情和厚意,带来感激的热心肠,最可爱的人哪,你们听我来唱,听我来唱……”慰问团的演出在朝鲜一座地下礼堂里举行,演员们为战士演唱了由著名作曲家刘炽创作的《慰问歌》,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引得现场掌声雷动、一片欢腾。
  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曾三次奔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慰问团成员由全国各条战线上的劳动模范、解放军战斗英雄及各界知名人士、文艺工作者组成,梅兰芳、马连良、周信芳、老舍和常香玉等艺术大师也纷纷赶赴前线。
  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李志民说:“赴朝慰问文艺工作团的成员都是受人民欢迎的艺术家和演员,他们不辞辛苦,满怀着热情来到了朝鲜前线……”
  1951年和1952年的两次慰问演出都是在战火纷飞中进行的,慰问团成员们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前线,为战士们奉上精彩的演出,极大地鼓舞了前方将士的斗志。而在慰问演出期间,常宝堃等三名慰问团成员因遭到美军飞机轰炸而牺牲。
  在1953年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现场,当大家得知出场的相声艺人常宝华是1951年在朝鲜前线牺牲的著名相声艺人常宝堃的弟弟时,热烈地欢迎了他。哥哥倒下去,兄弟又来了,这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至此,历时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3年10月,贺龙团长率领的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再次到前线慰问演出,受到广大官兵的热烈欢迎。战士们用胜利的成果迎接祖国来的亲人们,而前方将士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的事迹也传遍了大江南北,鼓舞全国人民以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建设祖国。

  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仅23秒的时间,百年工业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据三年后正式发布的数据显示,唐山大地震共造成242769人死亡,约7200个家庭一夜间消失,4200多名孩子成为孤儿。
  唐山大地震震中在唐山市,烈度11度,使唐山市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地面建筑绝大部分倒塌。
  当天上午10点左右,当获悉唐山大地震的准确消息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进行部署,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抗震救灾办公室。
  然而,唐山市区的受灾情况却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想。时任北京军区副政委的万海峰对震后第一次飞抵唐山后看到的画面至今记忆犹新:看到现场的惨状,很多人心里都很难过。万海峰给秦基伟政委打电话,简要汇报灾情、险情,然后就请求尽快地增加部队、增派人员到灾区救援。
  7月29日上午开始,北京、上海、沈阳等地的医疗队先后奔赴唐山市区,无数重伤员被抬上飞机,送往各大城市急救。北京军区某装甲步兵团政治处干事王成庆说:“好多人手都抠破了,指甲都掉了,有的血流得哗哗的,还一边扒,为了救人呐。”
  地震废墟上还架起了有线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时间成立报道组,赴唐山参加抗震救灾报道,时政记者刘振敏就是其中的一员。
  刘振敏说,自己当时听说中央台有个报道组,就毫不犹豫地主动申请参加。到唐山以后天刚蒙蒙亮,满目疮痍。条件很艰苦,20多个男的同住一个大帐篷。作为女记者的刘振敏没有女宿舍,于是就住到门口。“当时余震不断,连续20多天,我都是和衣而卧,主要是受到唐山人顽强的抗震救灾精神的鼓舞。”
  唐山大地震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永远抹不去的伤痛,然而在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中,在全国军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无私援助下,唐山人民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永不屈服的勇气和重建家园的决心。大地震惨痛的历史也在时时提醒人们:灾难固然不可遗忘,“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更要世代相传。

  许海峰为中国赢得第一枚奥运金牌

  1984年7月29日,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得自选手枪慢射金牌,这是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历史上获得的第一块金牌,也是本届奥运会以来第一块金牌,为中国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是中国1979年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后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在奥运赛场上扬眉吐气成为当时所有中国人的期盼。没想到在比赛第一天,许海峰便一鼓作气,斩获首金。
  许海峰说,这次我们来肩负着祖国人民的期望,期望我们在奥运会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为国争光。当时在比赛中,一开始打得比较顺利,中途不太顺利,后来很快就适应了环境。
  另一位中国运动员王义夫获得了这个项目的铜牌。在颁奖环节,由于主办方没有准备足够的中国国旗,颁奖仪式不得不推迟了45分钟。因为国旗准备上的疏忽,颁奖组委会向我们道歉,并通知新闻中心用直升飞机再送一面中国国旗来。
  奥运赛场上,第一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一次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为许海峰颁奖并激动地说:“今天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我为能亲自把这一块金牌授给中国运动员而感到荣幸!”
  许海峰说:“金牌的功能就是增强国人的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号召大家为国家建设服务、努力。所以体育能显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我们国家在体育领域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屡创佳绩:女排首度出征奥运,便战胜美国女排夺得冠军,首次实现世界大赛三连冠;体操运动员李宁以3金2银1铜的成绩,成为洛杉矶奥运会获得金牌最多的运动员。中国运动健儿的精彩表现和奋勇拼搏的精神让全世界为之震动,中国奥运的历史也从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我国第一条高原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交付使用

  1984年7月30日,我国第一条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正式交付使用。这条铁路全长845公里,东起高原古城西宁,穿过崇山峻岭、草原戈壁、盐湖沼泽,到达昆仑山下的戈壁新城格尔木。
  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开通运营,前后历时26年,其中长度仅4.01公里的老关角隧道就修了25年。1974年10月,18岁的张生林和铁道兵第十师的战友们来到青海省天峻县关角山,投入了这段艰苦卓绝的铁路建设。
  张生林说:“那时,我们在军旗底下宣过誓,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关角”在藏语中的意思是“登天的梯”,关角山横亘在天峻草原和柴达木盆地之间,是青藏铁路的必经之路。然而,由于关角隧道地质构造复杂,十多道断裂层极易塌方,张生林的五十多位战友在此献出了生命。
  旧关角隧道是用人工拌料,没有一点机器的,在铁道兵的心中是一座丰碑。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之后,党和政府就计划修建一条进入高原的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铁路的贯通,让这个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几十年来,这条铁路也早已和老铁道兵张生林的生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每一年,他都要来到青海天峻县境内的一处烈士陵园,祭奠在这里牺牲的战友。
  2001年,在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的开工典礼上,张生林把手中象征着铁道兵精神的旗帜递到了中铁二十局职工代表的手上。张生林激动地说:“我完成任务了,把旗给了他们,并自豪地高喊一声‘我们完成了’!”
  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的历史记录。如今,青藏铁路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不仅成为连接雪域高原与祖国各地的大动脉,也极大地促进了西藏、青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各族人民心中的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