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杰:90后硕士村支书将“土......柯城赴北川开展理论文化走亲助......区领导开展重阳走访慰问活动我区召开档案史志工作会议暨《......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少年作家 04版: 专 版

黄杰:90后硕士村支书将“土碗”变“金碗”

开栏语:青春无悔,逐梦前行。在柯城基层,活跃着50多名省、市、区三级选调生,他们在基层治理、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岗位上摸爬滚打、成长历练,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挥洒青春、展示风采,为柯城的发展注入蓬勃的朝气和创新的动力。即日起,本报推出“选调生在一线”专栏,选登部分选调生的基层实践事迹。

  ■记者方心怡见习记者朱宇怡
  人物名片
  黄杰,1994年生,浙江江山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2019年毕业后选调至衢州市农业农村局工作,2020年11月起挂职担任沟溪乡碗窑村党支部书记。

  基层故事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沟溪乡碗窑村这个小山村“火”了,也让碗窑村党支部书记黄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和所有假期坚守一线的乡村干部一样,黄杰匆匆的身影未曾停歇。虽累在身,却甜在心。因为他知道,蜕变后的碗窑村离他心目中的美丽乡村又近了一步。
  “可以为百姓做实事,帮百姓做难事”是黄杰放弃实验室研究员的工作,成为一名选调生的初衷。
  初到碗窑村,听不懂方言、没有基层经验、村情特殊、工作繁杂……这些对于黄杰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这么年轻的‘后生仔’能当好村支书吗?”面对质疑,这名90后村支书决定以实干作答。
  上任后,黄杰马上进入“角色”。白天跟着老干部们学经验,晚上挨家挨户了解村情民意,不久就和村民打成了一片,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也得到了前辈们的一致肯定。
  “村里仅剩一条小路,坑洼难行亟需‘白改黑’;龙窑项目亟待推进; 大家都迫切希望碗窑村重回烧窑制碗的鼎盛时期……”一段时间干下来,黄杰的笔记本变成了“问题清单”。
  今年7月,碗窑村被列入区未来乡村建设名单,黄杰知道,机会来了。在区、乡、村三级通力合作下,黄杰和未来乡村建设专班干部紧紧围绕窑文化特色,全身心投入碗窑碗东未来乡村建设中。白天烤太阳、晚上晒星星,紧盯项目进度、解决政策处理难题……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饭。两个月不到,村庄风貌焕然一新。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为了复兴村里的陶瓷产业,黄杰和乡村干部积极推动古窑文化综合体开工建设。从设计方案到项目征地,前前后后花了不少时间,仅设计稿就反复推敲修改多次。项目征地阶段,黄杰和村干部不厌其烦上门做农户思想工作,最终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为龙窑开工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黄杰和专班干部的努力下,废弃仓库摇身一变成为古窑陶瓷博物馆,村民闲置房屋变为陶瓷大师工作室,700平方米的陶艺研学基地落成,碗窑走上了陶瓷研学旅游发展之路。这样的创新型产业模式给村集体经济增收带来了强劲动力,预计到今年年底,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可达到100万元。
  在碗窑碗东村口,陶瓷与农民画静物组合成了“网红”打卡点“快到碗里来”;村道两旁的房屋画上了以陶瓷为主题的立体墙绘,令人仿佛置身童话小镇;中国陶瓷大师工作室、龙窑、咖啡馆、研学基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20余个项目或已投入运行、或临近扫尾。每天都有拿着相机前来游览的游客,村民主动开起了农家乐,摆起了小摊,生意火爆。国庆期间,共有8万多名游客到余东和碗窑碗东参观游玩,“柿子树下”咖啡馆一炮走红,每天的营业额有一两千元,陶艺研学基地日均参与体验人数超500人。
  “土碗”变“金碗”,如今的碗窑村正朝着共富之路大步进发。“乡村要发展,关键要注入持续的生命力。”黄杰说,完善基础设施、丰富业态、开发陶瓷艺术产品都是下一阶段村里需要做的事,他也将朝着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目标继续努力。

  基层工作感悟

  时间飞逝,到碗窑村工作已经一年时间了,这注定是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基层是片广阔天地,大有可为,非常有幸能够参与和见证碗窑村的巨变。一年来,村庄环境变美了,陶瓷产业复兴了,村民脸上笑容更多了。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成为一名合格的选调生没有捷径,我会继续用心用情,服务百姓,不负时代机遇、不负青春韶华,努力用个人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赢得村庄的“振兴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