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三十七)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柯·风 04版: 特 刊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三十七)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选取革命斗争时期、共和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社会主义新时代关键性历史瞬间,重现每一个经典瞬间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气、智慧以及背后的历史抉择。本报将持续撷取精彩内容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在南昌市中心的江西大旅社———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所在地,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拿起电话,分别致电驻守南昌城内各军事要地的朱德、贺龙、叶挺等人,正式下达发起南昌起义的最后命令。
  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发动一系列反革命政变,大规模屠杀共产党人。血雨腥风中,为了挽救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曲爱国对当时的形势分析道:“对国民党的进攻,是拿起枪来反抗,组建自己的军队,用革命的武装来反抗武装的反革命,还是束手待毙?共产党面临着一个选择。”
  中共中央决定由周恩来任前敌委员会书记,谭平山、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任委员,时年31岁的贺龙被任命为起义总指挥。南昌起义时,贺龙还不是共产党员,但他一直坚定地站在共产党和工农大众一边。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经周逸群、谭平山介绍,贺龙加入中国共产党。
  由于叛徒告密,原定于8月1日凌晨4点的起义提前了2个小时打响。
  随着三声枪响,叶挺领导的第24师、贺龙领导的第20军、朱德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和南昌市警察局,共2万多人组成的起义军向敌人发起了进攻。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拂晓时分,南昌城内国民党守军全部肃清,起义军最终占领了南昌城。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从此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人民革命战争的新篇章。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86年7月17日,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的病房中,62岁的邓稼先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奖章和证书,这也是“七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第一个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邓稼先激动地说,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为国防科研事业再尽一些力量。
  邓稼先说:“核武器事业是由成千上万人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我只不过做了一小部分应该做的工作,只能作为一个代表而已。”然而,仅仅12天之后,他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直到此时,邓稼先隐藏了28年的身份才得以公之于众。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投入到中国核物理的理论研究工作中。1958年,中央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原子弹,邓稼先被委以重任。得到通知的那天晚上,辗转难眠的邓稼先对妻子许鹿希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了。
  许鹿希说:“我问他调哪儿去?他说不能说。我说去干什么?不能说。我说你到了那个地方把信箱的号码给我,我给你写信,他说不能通信。他说这个家以后就靠你了,他说我的生命要献给将来要做的这个工作。他这句话说得非常坚决:如果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辈子就活得很值得,就是为它死,也值得。”
  “为了它,死也值得。”邓稼先从此挑起了中国原子弹理论研究的重任,并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生活。此后几年间,他带领科学家们和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迎来中国原子弹研制工作的决战阶段。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罗布泊上空的蘑菇云振奋了全中国。然而此时,身在北京的许鹿希还不知道,这个震惊世界的消息和自己的丈夫邓稼先有关。
  邓稼先默默无闻奋斗几十年,甘当无名英雄,常常在关键时刻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1979年,在一次试验中,邓稼先不顾大家的阻拦,冲进现场去找核弹碎片,这让他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辐射伤害。
  中国物理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彩华说:“老邓就站在我旁边,他没有声音,大家都没有声音,鸦雀无声。我就思考了一会儿,大概也没有多少时间,马上转过去要问老邓,发现他不见了,这时候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老邓可别冲进去啊。”
  1984年,邓稼先在大漠深处带病指挥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核试验。第二年,已是癌症晚期的他回到了北京。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363天里,邓稼先忍着剧痛,和同事于敏一起写出了《中国核武器发展规划建议书》。
  许鹿希说:“很大一包,我抱着这一包走出病房时,他就说:希希,这个比你的命还重要。我说我懂。”
  1996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十周年这一天,中国在罗布泊进行了最后一次核试验。当天,中国政府郑重宣布:自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这标志着中国终于和其他核大国一样,跨过了原子弹、氢弹、第二代核武器、核禁试等四个阶段,进入了可实验室模拟水平。

  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

  2015年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北京以44票比40票击败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获得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当众宣布:“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是———北京。”在这次大会上,北京申冬奥代表团作最后陈述。投票表决前,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向国际奥委会委员致辞,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表达对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期盼之情和坚定支持。
  习近平说:“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在座的各位委员、各位朋友表达对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最坚定的支持。”
  北京张家口申办冬奥会的“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与《奥林匹克2020议程》高度契合,给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由此成为第9个既举办夏奥会也举办冬奥会的国家,北京也创造历史,成为全球首个荣获过冬、夏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
  习近平表示,2022年冬奥会在中国举办,将有利于推动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带动中国13亿多人关心热爱参与冰雪运动,让中国人民再次有机会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作出贡献。

  鞍钢老英雄孟泰

  1964年7月16日,冶金工业部任命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孟泰为鞍钢炼铁厂副厂长。此时走上领导岗位的孟泰已经66岁,却依然老当益壮,豪气冲天。
  在1964年国庆节前夕,孟泰发表了一段讲话,他说:“眼瞅着呀,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成立十五周年了,每到国庆节,我就想起我在旧社会受的苦和我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怎么不受苦了呢,怎么有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呢?就是因为有共产党和毛主席。”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东北进入大规模经济恢复和建设的新时期,党中央要求鞍钢迅速恢复生产。面对几乎已沦为一片废墟的钢厂,50岁的老工人孟泰站了出来,他带领工友们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几个废铁堆翻了个遍,建成了著名的“孟泰仓库”。
  孟泰的大女儿孟庆珍说,在她父亲的带领下,鞍钢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献交器材运动。据统计,当时献交的各种器材有1123种212674件,为鞍钢迅速恢复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孟庆珍说:“回家了,我爸可高兴了,他说哎呀,鞍钢满地都是钱,到处都是钱。我就说在哪儿,我怎么没看着。他说,哪怕一个螺丝钉那都是宝。”
  凭借在鞍钢恢复生产中的杰出表现,孟泰被评为新中国第一批劳动模范。1950年9月22日,孟泰第一次坐上火车去北京,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大会,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轮到他发言的时候,他站在台上,激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据时任新华社记者徐放回忆:他站在这个台上,站了很久很久也讲不出一句话来,憋了很久很久以后,他眼泪都掉下来了,最后举起手来,高喊了一声:“共产党万岁!”下面哗哗哗地鼓掌。
  此后,老英雄孟泰带领工人展开艰苦的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多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面对接踵而来的各种荣誉,孟泰说,当人民代表就得心甘情愿给人民办事,自己少吃几顿饭,晚睡会儿觉都是值得的,把老百姓反映的事解决好,才能吃得香、睡得着,才配当人民代表。

  东深供水工程开始向香港供水

  1962年9月至1963年5月,我国华南地区遭受罕见大旱,香港九龙地区水荒严重,300多万居民用水困难。港英当局随即向广东省政府请求援助,时任广东省省长陈郁立即回应,表示欢迎香港派船到珠江就近汲取淡水,以解燃眉之急。
  陈郁说:“为进一步帮助香港居民,可以从广州每天免费供应自来水两万吨,或者由其他适当的地方供应淡水给香港居民使用。”
  香港国民教育促进会主席姜玉堆回忆,当年,香港所有水塘的存水只够香港人饮用43天。那时,香港一份叉烧卖5分钱,而一个水桶却卖到5块钱。“这段历史对香港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水就像一个人血管里的血,如果没有这个水,我敢肯定香港就没有今天。”姜玉堆说。
  香港水荒引起祖国的极大关注。196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出访非洲路过广州时,召集相关人员讨论具体的解决方案,决定由中央财政拨款3800万元,建设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引东江之水供应香港同胞。
  时任广东省水利电力厅工作人员王锐心说:“全国各地支援,像广东的机电设备很差,解决不了,哈尔滨等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工厂就支持这些设备。”
  时任东江深圳供水工程设计人员方洁仪说:“虽然当时我们国家还很穷,材料各方面也都比较困难,但是为了这个工程,需要什么材料,百分之百都会被满足。”
  1964年2月,东深供水工程全线开工,建设者们以“让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冲天干劲,仅用了短短一年就完成了无比艰巨的任务。1965年2月27日,在东莞举行的落成庆祝大会上,香港有关方面向大会赠送了两面锦旗,其中一面写道:“饮水思源,心怀祖国。”
  1965年3月1日,东深供水工程经八级提水,使东江水沿石马河流至深圳水库,最终注入香港。从这一天起,奔腾不息的东江水便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几十年间持续向香港供水,从未中断,为香港的繁荣稳定作出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