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理想·家”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柯·风 04版: 深 读

大山里的“理想·家”

———鹿鸣小学七里校区温馨校园建设纪实



  ■记者 葛锦熙
  冬日的暖阳打在脸上,三五成群的孩子快乐地奔跑,和保洁员一起清理地上的落叶。看到老师,几个孩子立刻飞奔过来,到了面前又极其礼貌地“急刹车”,鞠躬行礼,齐声问候:“老师好!”……
  行走在这座身处大山的校园,总能感受到天真浪漫的童趣、尊师重教的严谨、自然朴实的真诚,处处洋溢着理想中“家”的温馨与和谐。
  不久前,七里乡中心小学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第二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是全市唯一一所入选的学校。
  近日,记者走进校园,解读深藏在师生内心的幸福密码。

  营造“家”的氛围

  七里乡中心小学是柯城区最偏远,也是全区唯一一所寄宿制农村小学。越来越多的孩子跟随父母走出了大山,留在山里的孩子越来越少。有孩子就得有教育,有教育就得有校园。让留在大山里的孩子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也是政府面向未来的社会责任。
  2006年4月,柯城区教育局开启“名校托管山区弱校”的均衡城乡教育尝试,七里乡中心小学成为柯城区农村教育“一校两区”的发源地。学校“托”给浙江省百年名校鹿鸣小学管理,两校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重组,实行“一个法人代表、一套领导班子、一所学校、两个校园”的管理模式。从此,七里乡中心小学走上教育现代化的快车道,成为展示柯城教育改革成果的重要窗口。
  鹿鸣小学七里校区负责人郑雪根介绍,2020年,学校提出打造以“家文化”为核心的“三样一化”(家庭样、书香样、实践样、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并于去年9月完成“一园两室三基地”(校园、寝室、教室、淘源、小厨、蒙馆)建设。
  在寄宿制学校,教师是真正的“全科老师”。二年级和四年级的数学老师方志隽有个特殊的身份———一、二年级住校生的“妈妈”。每当巡寝时遇到因想家而哭闹的孩子,她都会耐心地哄他们,甚至把孩子带到自己寝室陪着一起睡。
  在“家”的温馨氛围中,孩子们学会了相互照顾、相互帮助,用爱传递爱。前不久,四年级学生方添不小心扭伤了脚,其他孩子都争着为他“服务”:有的送他回寝室,有的背他上楼,有的替他打饭……孩子们用行动传递着朴素的爱和“家”的温暖。
  区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吴伟敏表示,搭建新型教育空间,是让山里的孩子跟上时代进步的节奏,享受均衡、平等、优质教育的重要载体。2020年,区教育局投资370万元,对七里校区进行设计规划改造,打造了6个“全科教室”,在教室里设置阅读、实验、表演、交流等区域,各个教室又有各自的特点:有的配置钢琴,有的放置天文望远镜……教室真正成为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成长的家”。

  提高“爱”的能力

  “‘家’文化的打造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打造‘家’文化的一个重点。”郑雪根说。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并热爱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七里校区发挥七里全域4A景区和“景区中的学校”这一优势,专门设置小导游课程。“这些孩子是七里的未来,要让他们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在实践中成长,在阅读中强大。”郑雪根说。
  今年5月,结合建党一百周年,李沁和翁敏燕两位老师创新课程安排,提前一周踩点,制定详实的课程内容,带领孩子们走进红军墓纪念馆学党史。此次教学的成功,也进一步启发了学校积极拓宽实训课范围。截至目前,该校已开展校外实训课5次。
  为了培养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品行,在七里乡政府的协助下,学校流转了附近的一块菜地并取名为“淘源”,意为“淘气孩子的淘宝之地”。学校邀请村民谢师傅带领孩子一起种时蔬,还在菜地旁架起一条活动长廊。“菜地的划分、布局和长廊的布置都是师生们共同完成的。”吴莉莉老师介绍,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增长了知识,也拓展了思维。
  此外,学校每天都会安排一个寝室的学生在“我家小厨”学生专用厨房里,用从“淘源”新鲜采摘的蔬菜给大家烧一个菜。除了自己吃,其余的菜则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卖给城里鹿鸣校区的孩子们,共享丰收成果。
  与此同时,七里校区着眼建设“书香校园”,让学生可随处拾起书本阅读,并结合“每日一小时”阅读时间、“阅读小明星”“书香班级”评选和“阅读月”等活动,引导孩子爱上阅读。
  数字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山里的孩子也不能缺席。为此,学校在信息化技术支撑下打造新型教学空间。2020年,学校被列为“融合虚实教学空间,推动教学方式变革”浙江省教学空间建设培训会参观点,受到省教育信息技术中心领导和全省各地专家的高度评价。

  厚植“美”的素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
  七里校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孵化“三大基地”。
  在操场一侧有个“暖暖观察站”,里面种着很多小辣椒。原来,紧挨“暖暖观察站”的墙上有一个村民家的烟囱,时间久了,把整面墙都熏黑了,有碍观瞻,但一直找不到解决办法。于是,学校面向学生公开征集改造“金点子”,共收到五六十幅设计画作。学校根据作品创意,在墙边以木头打造“暖暖观察站”,营造校园美丽一角。“孩子们说因为烟囱热热的,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希望把暖意带给植物。”吴莉莉说,“暖暖观察站”虽然只是学生参与校园建设的一件小事,但却能引导他们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
  此外,七里校区还推出校园“淘源银行”,根据每个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表现发放“淘源币”。“通过搭建人人可参与的激励载体,鼓励孩子自主、全面发展,反过来也可以指导老师更好地因材施教,让孩子们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教育中,塑造一颗美的心灵。”郑雪根说。
  学校还在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基础上开展全方位美育活动。在柯城区第八届艺术节上,七里校区的笛子演奏《荷塘月色》获得一等奖,舞蹈《竹韵》获得三等奖。一所小小的山区学校能出如此优秀的作品,实属不易。郑雪根说:“你看七里孩子的眼睛,是闪闪发光的,这源于内心的自信、美的熏陶。”
  所有的付出必将有回报,所有的奋斗必将有回响。鹿鸣小学七里校区这个如家校园,犹如大山里的风景,自然、朴实、蓬勃,又不失新时代的本色,在坚守中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