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一块抛荒地的溢出效应落马桥安置小区项目实现全面封......青田县党政考察团来柯城考察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少年作家 04版: 运动

一块抛荒地的溢出效应

———来自柯城区的报道之一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度整合、综合运用各种媒体资源,火力全开,集中展示各地各部门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学习实践中的火热场景,我市从10月24日启动“贯彻二十大精神·踔厉奋进新征程”大型融媒体采访行动。采访团首站来到柯城,讲二十大精神,听百姓心声,谈美好生活,话共富愿景。
  10月31日至11月6日,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衢州广电传媒集团将联合推出一系列海报、一场书记专访、一系列主题稿件、一场特色直播、一个图片专版和一系列新媒体产品,以融媒体形式、多渠道报道,生动呈现广大干部群众对未来生产生活的美好憧憬和期盼,营造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浓厚氛围。
  10月31日,《衢州日报》一版头条推出了关于柯城的首篇报道,本报现予以刊登。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市融媒体采访一团
  10月25日下午,柯城区姜家山乡柴陈村村头,刚收割不久的稻田已变了模样,一垄垄油菜开始拔节生长,萌生了新芽。村民柴建国站在自家田埂上,笑容绽放在脸上,“再也不是那块抛荒地了。”
  帮柴建国种地的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三年前,柴建国把一亩抛荒地,以土地入股的形式交由村集体代管、代种、代收,当起了“甩手掌柜”。此后,每年都能分到135公斤大米,150公斤油菜籽,有了实实在在的纯收入。
  14公里外,柯城区九华乡上铺村村委会办公楼前人头攒动,几十位村民正在争购村集体对外销售的干稻谷,堆满小广场的稻谷很快销售一空。
  “我们把村里的抛荒地种上水稻,今年收了7.5万公斤稻谷。”上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江增林相告,这些收成由村集体和农户对半分,“算上政策补助,刨去成本开支,村集体结余近5万元。”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铺、柴陈两村曾家家户户种椪柑。2015年,受冰冻灾害天气影响,大部分橘树被冻死,村中大量橘园失管,加之年轻人纷纷进城务工,土地抛荒问题逐渐暴露。
  零散的抛荒地怎么办?村里经过摸排,将村民抛荒地统一流转给村集体代管、代种、代收,农民不用出钱出力,收益部分按照实种面积测量五五分成,形成了“农户土地入股、集体统一管理、利益共享、风险村担”的土地托管经营模式。
  “每一块地都有自己的测绘档案。”江增林说,托管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承包地性质不变、田埂不变,“如果村民想把地收回自己种,签约一年后可以随时退出。”
  这一做法让村民吃下了“定心丸”,久攻不破的土地抛荒难题出现了转机。2020年,上铺村签约农户65户,村集体集中代管土地80亩,一年后,代管土地增至187亩,签约农户发展至112
  (下转2版)  (上接1版)
  户,基本实现全村抛荒地全覆盖。
  平整后的抛荒地成方连片,让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成为可能。“喷农药都用上了无人机。”江增林算了一笔账,村里推广水稻、油菜轮作,最大限度发挥土地产出效益,“水稻平均亩产达400多公斤,解决了村里近5成人口的口粮问题。”
  柴陈村村民柴雨法的想法是:“把土地交给村集体托管,就相当于找了个‘保姆’。”67岁的柴雨法还有个身份是柴陈村“生产队”队员。为经营好托管的土地,村集体组成一个5人“生产队”,负责托管土地耕、种、管、收等“一站式”服务。“稻谷收割后,我们还要把湿谷晒干、碾米,方便村民随时来领。”为此,他每年能拿到4000多元的劳务收入。
  一块土地带来了溢出效应,串起了一条互利共赢的产业链。
  九华乡人大主席邵宁介绍,尝到了互利共赢的甜头后,九华乡上清、谷口、上彭川等13个村纷纷借鉴“上铺模式”,对2400余亩土地进行代管、代种、代收,带动2000多户农户年增收300多万元,村集体年增收90多万元。今年,“集体托管+五五分成”的“上铺模式”,入选浙江省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典型案例。
  而在柯城全区,通过推广“上铺模式”,已盘活土地约6200亩,带动40个村2万余户农户增收。
  眼下,上铺村旁,一个占地3500平方米的共富产业园正在兴建,预计今年12月底可以投用。“建设产业园,对稻谷进行深加工,可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江增林说,将来产业园还是“粮食银行”,村民可以将分到的粮食寄存在这里,需要时凭票领粮。
  对前两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吃紧时,村民纷纷出村买粮的一幕,江增林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拿我们农村人的理解,也就是‘家里有粮,心里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