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城获评法治浙江建设优秀单位“前店后厂”模式高效解决涉企......“田间课堂”赋能乡村振兴应急逃生演练航埠新城初级中学即将竣工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柯·风 04版: 防灾减灾

“前店后厂”模式高效解决涉企法治问题



  本报讯(记者 王钰婕郑晨 通讯员 章俊浩)“我想给公司申请营业执照公证。”近日,市民廖先生来到柯城区营商大楼一楼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的法治服务专区寻求帮助。法治服务专员了解到这一诉求后,现场为他在线预约申请及办理。“没想到法治服务专区服务这么到位,帮我解了燃眉之急。”廖先生感慨道。
  近年来,柯城区政府为顺应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要求,试点成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下设综合服务、企业开办、法治服务、金融服务、人才服务、知识产权、政策服务、诉求兜底等8大版块。为助推涉企法治服务提能升级,柯城区司法局以法治服务专区作为涉企法治服务“前店”,梳理形成咨询类、指引类、求决类、诉求类等4大类53个服务事项,配套建立法治服务板块工作管理制度、“135”限时办理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联席会商、服务评价等机制,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法治服务。
  “在‘前店’,我们日常会有两人坐班,由司法局中层担任首席法治服务专员、公益律师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企业负责人、个体户来到这里,我们就会根据前期梳理出的53项服务清单,为他们遇到的问题进行初期引导服务。”区司法局党组成员吴杏介绍。
  如果碰到“前店”解决不了的问题该怎么办?今年2月,区司法局以与法治服务专区相距不到百米的柯城区社会治理中心作为“后厂”,集成公检法司、调解协会等矛盾纠纷化解力量,建立健全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联动处置突发涉企涉法问题。
  今年初,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家庭农场个体户主李先生因土地租赁费问题产生纠纷,因双方没有谈妥,导致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拖欠李先生稻谷收购款。李先生听说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的法治服务专区可反映问题,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法治服务专区寻求帮助。法治服务专员“接手”这一问题后,启动快速响应机制。当天,区司法局协同社会治理中心、农业农村局、柯城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单位召开协调会。经多轮协商,这一涉企矛盾成功化解。
  今年以来,“前店”共提供法律咨询550余次,受理事项90余件,转递督办7件;“后厂”调解涉企矛盾纠纷169件次,调解成功率99%。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统筹资源,联合各职能部门,依托“前店后厂”新模式,为企业提供调解、诉讼等集成化服务,打造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涉企法治服务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