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青年“新农人”让传统农业“潮”起来

  本报讯 (记者 郑晨 周奉吉 通讯员 刘烨珏)近日,在姜家山乡前昏村跃进湾稻渔共生种养基地内,一台植保无人机在200多亩龙虾塘上空匀速飞行,均匀投撒饲料。站在田埂上操作的“00后”青年严陈含紧盯遥控器屏幕,不时调整飞行参数。“同样的工作量,过去需要两人忙活半小时,现在只需5分钟。”衢州跃进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跃进湾”)负责人吴慧介绍,科技正改变着传统养殖模式。

  这位入乡的大学实习生,是基地4名青年技术员之一。他们每日负责操作无人机完成饲料投喂、水质监测及稻田养护。“每月收入能有七八千元,还能参与现代农业实践。”严陈含说,无人机设备可根据养殖密度自动调整投喂总量,饲料利用率较人工提升20%。

  目前,跃进湾基地已建成小龙虾、中华绒螯蟹分拣中心,服务范围覆盖浙皖闽赣四省,在柯城、衢江两区四村共流转土地3000余亩开展稻渔综合种养。2024年小龙虾产值达800万元,今年养殖面积将扩至3500亩,预计产值实现翻番。

  “四月养虾、七月育蟹,年轻人的新技术让产业周期更精准。”吴慧说,跃进湾近三年已吸纳12名返乡青年。2025年,跃进湾将继续依托种养基地、水产品分拣中心等现有资源,深化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建设,计划新增电商运营、技术管培等岗位,为入乡人才提供创业孵化、技能培训等服务。

  8.5公里外的柯城区早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里,“95后”江璐正在电脑前回复品牌视频号留言。“自从她加入团队,我们的线上互动量增长明显。”早椿农业副总经理王岩介绍,这位电商运营专员将网络热点融入产品宣传,带动线上订单量稳步提升。

  同为柯城青年入乡实践站点的早椿农业,是衢州中药材行业重点企业,专注中药材资源开发与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拥有标准化种植基地2650亩,年产黄精、衢陈皮等道地药材300余吨,2024年销售额近800万元。该公司正在建设的“衢六味”未来农业产业园二期项目将新增就业岗位40多个,重点引进智能物流、智能仓储、质量检测等领域的青年人才。

  “建设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是2025年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今年以来,柯城在航埠、石梁、万田等5个重点乡镇设立跃进湾、早椿等14个青年入乡

  (下转2版)

  (上接1版)

  实践站点,通过“平台+产业+人才”模式培育农创客、“新农人”群体。目前,全区已累计培育“新农人”1.5万余人,其中乡村产业振兴“头雁”105人、农创客1000余人。

  如今,柯城区乡村人才振兴战略正在多点开花。在万田乡村播基地,返乡青年正开展电商运营培训;石梁镇麻蓬村的“新农人”直播间里,年轻主播正讲解稻虾共生技术……“我们要让年轻人留得住、干得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完善青年入乡“引育用留”政策体系,计划在技术培训、创业扶持、生活保障等方面加大投入,推动更多青年与柯城乡村“双向奔赴”。


©今日柯城版权所有 | 浙江在线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