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樟唐代“高考” 引出的诗文典故故乡黄昏两棵树的爱情冬天里的母亲(外一首)母亲的雪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柯·风 04版: 言 论

唐代“高考” 引出的诗文典故

李仲



  唐代的“高考”,也就是科举,试卷不糊名,考生的信息公开,不仅要看士子的考试成绩,还要考察平时的才能表现和社会声誉。后者,需要士子将平时写就的比较出彩的诗文,呈送主考官,以便综合评定分数,决定取舍。一般来说,这些诗文都通过当朝有地位的人代为转交,这期间就发生了一些故事。
  宝历二年(826年)金榜题名,高中进士的朱庆馀,在考前曾经将诗文呈给水部员外郎张籍,就是韩愈那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人物。但张籍能否在主考官面前替自己美言,朱庆馀心中没底,又不好明言,便又写了一首《闺意》呈给张籍。诗中道:“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的意思是新妇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给公婆行礼。但是由于心里没底,便低声问丈夫自己的打扮合不合适。张籍一看,这哪是写新媳妇精心化妆讨公婆欢心啊,分明是打听讯息。于是写了一首 《酬朱庆馀》,诗云:“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这首诗表面上是写采菱女装扮之事,其实是说,像你这样出类拔萃的考生,主考官一定会赏识,金榜题名没有问题。两首诗酬答巧妙,成为了诗坛佳话。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典故,许多人都熟悉,这来自于白居易少年时进京赶考的一段趣事。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文拜见享有盛名的著作郎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的署名,开玩笑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思是说,长安物价高,居留大为不易。但读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顾况立马改口,大加称赞。由此,这首诗传遍京城,白居易声名大振,顺利进士及第。
  和朱庆馀、白居易相比,前辈杜甫则没有这么幸运。杜甫屡次参加科考,但频频受挫,没有得力的人物举荐是一个重要原因。他曾在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这样描述当年干谒权贵时的情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就这样,被后人尊崇为诗圣的杜甫,客居长安十年,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
  后人还根据唐代科考中的人间百态,在《警世通言》中演绎了李白参加科考的故事。说的是李白到长安后,结识了翰林学士贺知章,两人彼此仰慕。贺知章在考前将李白的诗文推荐给主考官太师杨国忠和监视官高力士,没想到两人因为没收到礼,反而有意将李白的考卷打入冷宫,一代诗仙落榜了。而实际上,李白因为身份问题,是没有资格参加科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