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养蚕记忆贴近泥土田埂上的春天春天的芬芳春江水暖见春风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柯·风 04版: 特 刊

儿时养蚕记忆

魏亮



  上小学的一年春天,学校旁卖零食的阿姨不知从哪弄来小蚕,对外销售,引得同学们围观。我也很好奇,看到有些同学买了回家养,也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十多条小蚕。
  养蚕首先得给小蚕找个安家之所。父亲看到我买回家的蚕,便从家中找出一个木抽屉给我养蚕。给蚕宝宝找到窝之后,便是喂养了。我知道蚕宝宝每天都需要吃桑叶,所幸我和住在宿舍区的同学们早知道附近有棵桑树。于是每天一放学,我都会去采摘桑叶,但不急于喂,因为怕蚕宝宝吃了不干净的桑叶闹病。我先将桑叶擦干净,并把原先蚕宝宝吃剩的清理干净,再把干净的桑叶放进木抽屉内。每当换了新的桑叶,蚕宝宝们便开始品尝它们的美食了。我常在木抽屉边观察它们,只听它们发出“沙沙沙”的吃桑叶声,似一曲动人心弦的大会唱。它们把木抽屉当作一个大舞台,穿梭于桑叶间翩翩起舞。
  养了不久后,蚕宝宝们渐渐地长大了。每天我都会多次在木抽屉边细心地观察它们的成长。有一回,我和同学们如往常般,放学后去宿舍区的桑树那儿采摘桑叶,哪知树儿光秃秃的,没有桑叶的影儿。估计是养蚕的伙伴们多了,桑叶被摘光了。加上桑叶生长有周期,供不应求了。一想到蚕宝宝们要挨饿了,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家,我便与父亲说了此事。父亲见我心痛蚕宝宝,于是骑自行车载我去寻找桑树。父亲载我骑了好久,好不容易在一户人家前看到一棵大桑树,但父亲说这是“剪刀”桑叶,不适合蚕食。我听了父亲的话,沮丧极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忙安慰我不要灰心,再去江边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江边不知骑了多久,我和父亲终于发现了桑树,便迫不及待地采摘起来,足足采摘了一大塑料袋的新鲜桑叶。满载而归的我高兴极了,我的蚕宝宝们不会饿肚子了。
  每当我有空,都会在木抽屉边目不转睛地看蚕吃桑叶。只见它们伏在桑叶边上,用黑色的嘴不停地啃着,头一耸一耸的,那动作和姿势犹如妙龄少女在钢琴前弹奏一曲美妙的音乐。不一会,片片桑叶被啃出形状不一的齿形缺口。
  不知不觉间,蚕长得很快,经历过几次蜕皮之后,它们长得白白胖胖的。再之后,我发现蚕的身体变得透明发亮,它们也不再对桑叶感兴趣了。其中有条大蚕开始在抽屉的角落处吐出洁白亮晶晶的细丝,慢慢笼起一个朦胧的丝网,将自己缚在里面,继续从嘴里吐出晶莹透亮的新丝,做成一个椭圆形漂亮的茧。这之后,大蚕们便陆续开始吐丝作茧。大部分茧都是白色的,但有两个茧却是金黄色的。我便好奇地问父亲是怎么回事,哪知父亲也摇了摇头。而今我通过专业书籍才得知,蚕有许多品种,携带的基因不同,茧的颜色有很多种,白色最常见,还有绿色、粉色、橘色和黄色等等。
  现在回想起来,儿时养蚕,跟风好玩的成分居多。后来,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内涵,还知道江南一带养蚕作茧是可以缫丝织布做衣服的,我渐渐地明白了春蚕代表的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牺牲自我、成就他人的精神。